哈尔滨 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振兴潮
2025-10-04 12:13:1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本报记者 苏强摄

□本报记者 薛婧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市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殷殷嘱托重如千钧。

9年光阴荏苒,哈尔滨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主线,奋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今,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镇,创新动能澎湃,科技硕果盈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年均转化科技成果超千项,新质生产力的种子破土萌发,茁壮成长。

铸盾数字疆域 创新引擎守护网络空间安全

在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天科技)的展厅里,一张珍贵的合影定格了2016年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年轻的科研团队簇拥着习近平总书记,脸上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获得肯定的自豪。这一瞬间,不仅属于一家企业,更象征着国家对网络安全这一数字时代“生命线”的深切关注与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鼓励和嘱托,是我们持续创新跨越发展的最强‘动力源’。”安天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新光感慨道。9年来,这份嘱托已内化为企业的精神内核和行动自觉。安天科技自觉担当起国家级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和大规模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重任,在多次重大网络空间保卫战中实现精准预警、深度响应,已然成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的中流砥柱。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嵌入安天核心安全引擎的网络设备和安全终端数量,从2016年的6万台激增至如今的130万台;受保护的智能终端从2亿部飞跃到40亿部,在线守护节点超过10亿,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安全赋能网络。

这背后是创新驱动的硬核实力:9年间,集团专利申请量从400项攀升至1926项,授权专利从66项增长到1052项,不仅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重量级奖项,更在国家顶级网络安全对抗赛中蝉联桂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安天科技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方向:聚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反病毒这一共性核心技术深度赋能产业链,开辟中国特色网络安全价值赛道,打造协同共生的产业小集群。

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构筑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这里的创新实践,正是哈尔滨将创新链深度融入国家安全产业链、价值链的生动缩影。

点“墨”成金 攀登新材料产业化新高峰

走进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鑫石墨谷),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创新景象:研发人员潜心攻关,生产线有序运转,下料、研磨、分散、灌装……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在自动化流程中诞生。这幅繁忙画卷,正是哈尔滨立足资源优势,向新材料产业高峰进发的真实写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察看我们的石墨烯产品展示,对企业开拓创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万鑫石墨谷总经理刘智良介绍。牢记嘱托,企业迅速在哈尔滨新区布局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累计投资超6亿元,建成了万吨级浆料生产线、国家强基工程石墨烯微片项目、碳纳米管生产、研发检测中心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项目,成功推动黑龙江跻身石墨烯产业化市场化先进行列,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的价值飞跃。

创新是点“墨”成金的关键。万鑫石墨谷的研发团队从未停止攀登的脚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前沿,他们成功开发出“四大系列、十五类别”产品体系,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型为多领域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企业的销售额从2015年不足500万元到2024年2.7亿元,实现了指数级增长,并计划在2025年再实现30%的增长,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激励我们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万鑫石墨谷研发经理崔盛海深感责任重大。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下,研发团队默默耕耘,攻克了多项技术瓶颈,参与制定了4项石墨烯国家标准,已获授权专利27项,企业相继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技术中心等荣誉。这标志着哈尔滨在石墨新材料领域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赢得了行业话语权。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和集群发展的创新之路,清晰展现了哈尔滨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坚定步伐。

矢志创新 在科技前沿领域聚力突破

哈尔滨的科创动能,不仅体现在领军企业的突飞猛进上,更源于其强大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这座城市正将科技创新的旗帜插上前沿领域的制高点。

2025年1月,“工大卫星”研制的8颗微厘空间低轨卫星随箭升空,冰城智慧闪耀苍穹。而这只是哈尔滨航天实力的一个缩影。2024年2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携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验收。这个被誉为“地面空间站”的大国重器,能模拟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是我国航天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已为生物育种、商业卫星等领域提供超千次试验检测服务,彰显了哈尔滨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担当。

据哈尔滨市科技局副局长杜刚介绍,9年来,哈尔滨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向深空、深海、人工智能、生物育种、极地装备等前沿领域聚力突破。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哈尔滨坚定不移地向科技成果产业化要发展。通过畅通转化渠道,依托高校、院所、企业三大创新策源地,推动大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年均超千项。

为培育创新主体,哈尔滨构建了精准的高新技术企业三级培育体系,落实奖补政策,高企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20年的1182家,跃升至2024年的3041家,并于2022年实现县域全覆盖,创新活力在全市范围内激荡涌流。

杜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支持哈工大等高校院所面向本地产业需求开展攻关,搭建更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力争催生更多科创企业,集聚更多顶尖人才,落地更多优质项目,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大科技力量。”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