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江川农场,万亩稻田如碧浪翻涌,一架架搭载着自动导航系统的飞机穿梭其间,细密的药肥雾滴均匀洒落。这场抢抓农时的水稻航化作业,正以科技为笔,在黑土地上勾勒出丰收的轮廓。从“空中+地面”的立体防控,到全链条的精细管控,再到下沉一线的技术服务,江川农场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为30万亩水稻筑牢丰产根基。
航化作业
创新防控:“空中飞防+地面精管”织密防护网
“嗡嗡——”伴随着引擎轰鸣,植保飞机从稻田上空掠过,机翼下的喷头将配比精准的“营养套餐”化作薄雾,瞬间覆盖大片稻田。第二管理区主任王光伟站在地头,望着飞机划过的轨迹笑着说:“这架飞机单架次能作业1600亩,抵得上20个人工一整天的工作量,还能把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一次性喷匀,效率太高了!”
夏季高温高湿,水稻孕穗期易遭稻瘟病、纹枯病侵袭。江川农场创新采用“空中飞防+地面精管”模式,农业部门提前行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结合多年的经验和科学的数据分析,精心制定了详细的航化方案。在药剂的选择上,他们严格把关,精选高效环保的药剂,并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精确计算药剂的配比浓度,确保每一滴药剂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让飞机成为“空中卫士”;12支“党员110”技术小组则化身“田医生”,深入田间采集叶龄数据。“您看这株水稻,叶龄到了8.5叶,得侧重补充钾肥防倒伏。”第三管理区的技术员蹲在田埂边,拿着叶龄诊断图给种植户讲解,“我们根据每块地的生育进程开‘药方’,大区域覆盖和精细化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种植户张建军看着自家稻田被“精准投喂”,心里乐开了花:“飞机航化作业无死角,连田边角落都照顾到了。这‘科技套餐’一上,水稻抗病力强了,秋后肯定能多打粮。”
飞机航化作业
精细管控:全链条监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江川农场公示栏前,种植户们关注着最新发布的航化信息。作业前端,江川农场通过微信群、公示栏等渠道,提前48小时发布地号、药方等详细信息,主动接受种植户的监督。种植户们可以随时了解作业的相关情况,心中有底,也更加放心。“以前对飞机航化作业不太了解,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现在农场提前把这些信息都公布出来,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作业的安排和用药情况,真的很贴心。”种植户赵林说。
飞机航化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透着“精细”二字。机场跑道提前检修,气象监测终端实时更新数据,飞行员根据风力、湿度动态调整飞行路线;油料库、药肥仓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安全巡查组每天三次巡检,杜绝任何安全隐患。“我们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航化质量。”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磊指着刚抽检的样本说,“每架次作业完成后,我们都要随机取样检测,确保防病效果100%达标。”
在药物配比现场,种植户王昌明戴着手套,仔细核对药剂用量。“农场让我们种植户当监督员,从配药到喷洒全程盯着,一点猫腻都藏不住。”他舀起一勺药液晃了晃,“你看这浓度,跟公示的一模一样,我们心里踏实!”
飞机航化作业
服务下沉:技术送到田间 信心种进地头
“小李技术员,你快来帮我看看,这稻叶上的斑点是不是病?”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国新疆在稻田里拨通了包片技术员的电话。不到10分钟,技术员李阳就骑着电动车赶到,蹲下翻查叶片:“这是正常的生理性斑点,不是病害。你按我教的,把水层调到3厘米就行,别担心。”
江川农场组织技术员包片蹲点,手把手教种植户识别病虫害、调节水肥。第六管理区的王桂云种了300亩水稻,往年总怕飞机航化作业顾不全边角地,今年“党员110”技术小组跟着飞机巡查,发现漏喷地块立刻补喷。“你看这地头上的稻子,跟中间的长势一样好。”她摸着饱满的稻穗,笑得眼角起了褶,“有技术人员盯着,我们只管等着丰收!”
航化站成立安全巡查组,对油料储存、药物运输等关键环节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严格控制每一个风险点。安全巡查组组长杨磊介绍说:“我们实行‘双人双锁’制度,就是为了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飞机航化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采用“飞行一架次、验收一块田”的方式,进行样本抽检,确保防病效果达标率100%。工作人员邓腾龙拿着检测仪器,在刚刚完成航化作业的稻田里忙碌着。他说:“我们会对每一块作业过的稻田进行抽样检测,查看药剂的喷洒均匀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等,只有各项指标都合格了,这块田才算验收通过。”
江川农场将在7月底前完成两遍飞防作业,同步开展防效评估。从空中的精准航化到地面的精细管理,从技术指导到全程监督,科技的力量正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站在田埂上远眺,风吹稻浪间,丰收的希望正随着航化雾滴一同生长,在江川农场的黑土地上,一幅科技赋能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李伟华 周乔 记者 姜斌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