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割现场。崔杰摄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金秋十月,在北大荒集团广袤田野上,稻谷飘香、豆荚饱满、玉米金黄,伴随着一台台大型收割机轰鸣作响,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从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北大荒秋收呈现出了收获早、进度快、产量高的特点,金秋的北大荒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与奋斗的激情。
在八五二农场第一管理区,4台收割机开足马力驶入了水稻田。种植户周志鹏站在田埂上,看着满载黑稻的运输车,笑得合不拢嘴。相比去年,周志鹏的黑稻提前4天开镰,并通过撸青收获的方式,实现提前一个月上市,不仅抢占了市场先机,还缓解了后期集中收获的压力。
在和平牧场和东管理区农业科技示范带,大型玉米收获机正在田间往返穿梭作业,金黄饱满的玉米粒源源不断装入运输车辆。“今年玉米收获比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并且此前农场就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收获后直接装车运往收购点,真正实现收获即销售,粮食在田间地头变现。”和平牧场副总经理李云峰说。
记者从北大荒农业发展部了解到,今年种植户抢前抓早,提早准备,在符合生产的情况下,及时早播,农作物在生育进程上较上年提前5~7天,所以成熟时间也相对提前。除此之外,就是气象条件比较给力,今年晴好天气比较多,而且土壤墒情适宜。所以,收获比较早,进度比较快。
在农作物收割的同时,丰收的捷报频传。锦河农场第四管理区19作业点规模化经营221亩的“龙垦307”大豆以445.2斤的最高亩产创历史新高,为高寒区大豆大面积提产增效提供了“锦河方案”。
好产量和好效益离不开好的种植模式。在今年的种植过程中,锦河农场坚持增科技、上标准、强管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大面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全面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
收获进入“黄金期”后,克山农场各地块马铃薯产量也捷报频传,尤其是第二管理区第四作业区创造了马铃薯亩产4.88吨的喜人成绩,一举打破马铃薯单产历史纪录。
记者了解到,今年克山农场全面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和科技化水平,实现良种良田配套、农技农艺结合、良法良机加持,全面采取“七统一”种植管理措施,利用大数据精准“把脉”,大面积推广节水滴灌、智慧植保等技术,通过科学管理迎来马铃薯规模化高产,使得马铃薯丰收“底气十足”。
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丰产高产的秘诀之一。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第二管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十几台挖掘机、推土机、筑埂机往来穿梭,将原来零散不规整的小格田改造整合为整齐规整的大格田。这个管理区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格田改造10067亩,惠及36户种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