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爽日 河蟹肥美时
大庆河蟹今年总产量预计达1万吨,居全省首位
2025-10-13 09:45: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楠 李民峰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金秋时节,蟹肥膏黄,“中国冷水鱼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大庆市迎来河蟹收获旺季。田间池塘里螯钳挥舞,岸边分拣称重忙不停,丰收的喜悦里,藏着大庆河蟹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今年大庆市河蟹总产量预计达1万吨,稳居全省首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新鲜出水的收获。

在肇源县肇源镇双胜村生态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稻浪层层环抱池塘,青壳白肚的河蟹个头饱满,争相爬上岸边;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分拣、称重、装箱,动作麻利,脸上满是丰收的笑意。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沿江河蟹散养基地,捕蟹工人身着防水服在水中忙碌,一笼笼膘肥体大的河蟹被稳稳提上船,新鲜的河蟹很快装满船舱。

大庆河蟹产业的崛起,离不开资源禀赋与精准施策的双重助力。依托境内丰富的水域资源,大庆将河蟹产业作为水产产业突破重点,通过政策扶持搭建发展框架,邀请国家、省级水产专家下沉指导破解技术难题,还连续举办河蟹节打响品牌,推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站稳市场。

肥满的河蟹。图片由大庆市委宣传部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养殖模式的创新更让产业提质增效。除传统池塘放养外,大庆广泛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格局:稻田为河蟹提供天然的栖息与觅食场所,河蟹则帮稻田除草、除虫、松土,其排泄物还能充当天然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这种互利共生的模式,既保障了水稻品质,又提高了河蟹产量,让农民实现“一亩田挣两份钱”,收入显著提升。

如今,大庆河蟹产业已形成规模与品质双优的发展态势:5个河蟹品牌先后斩获“绿色食品”认证、“中绿华夏有机企业”认证、“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成为市场认可的“放心货”;全市100多万亩的河蟹养殖面积,占全省160余万亩养殖总面积的60%,撑起黑龙江河蟹产业的“半壁江山”。

从池塘里的“小螃蟹”到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大庆河蟹正以特色农业名片的姿态,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潜力,为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鲜活色彩。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