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季全省冰雪经济总产出2756.2亿元
统计赋能 精准度量冰雪魅力
2025-11-10 10:07:2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杜清玉

□本报记者 杜清玉

十一月的黑龙江凉意渐起,即将进入新一年冰雪季,黑龙江省统计局这支曾在全国率先实现冰雪经济“可度量”的团队,正忙着开启今年新一轮冰雪季统计工作。

松花江上的冰雪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本报资料片

今年2月,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在冰城圆满落幕,当最后一片雪花在春风中悄然消融,黑龙江一个沸腾的冰雪季圆满画上句号。一场关乎“冷资源”如何变为“热经济”的精密丈量,也随之进入高潮。

“过去,我们常说冰雪经济火爆,但到底有多火?它对全省经济的具体贡献有多大?我们缺少一把‘标准的尺子’去衡量。”省统计局副局长燕慧军坦言。

2024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作为中国冰雪资源的“头号重镇”,黑龙江迅速跟进制定实施方案。如何证明冰雪运动的活力真正转化为经济动能?如何让“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变得清晰可见?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监测制度,无疑是关键一环。

于是,一场没有先例可循的探索开始了。省统计局、省文旅厅主动扛起重担,制定了《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统计监测制度(试行)》。

数据统计势在必行,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冰雪经济统计范围如何界定?统计时间跨季度,涵盖行业纷繁复杂,数据如何采集?不能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也不能按照常规的数据采集方式,又没有先例和范式可参考,一个个难题摆在了统计人员面前。

经过数次的全局会议讨论,统计团队首先描绘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画像”。他们遵循国家对冰雪经济中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四大板块的分类,逐一挖掘研究,最终确定了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57个大类、297个行业小类的统计数据。

这如同一个宏大的拼图,不仅要找到这些碎片,还要判断每一片里有多少“冰雪”成分。统计团队必须像“淘金者”一样,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剥离、筛选出与冰雪直接相关的部分。

为了真切掌握冰雪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冰雪出圈的火爆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省统计局牵头,在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统计人员的足迹遍布冰封的黑土地,深入万千商户了解经营情况,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省统计局还对税务、文旅、体育、交通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合,填补了大量数据缺口。

为摸清冰雪经济底数,他们联合税务、文旅、交通等多部门,对全省7大类200余个旅游重点项目开展调查,涉及近4万个经营主体。在雪乡,调查员冒着零下30℃的严寒挨家挨户登记民宿收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他们认真区分餐饮店中本地食客与外地游客的消费占比;甚至冰雪大世界周边卖热饮的小摊,也都被纳入统计视野。在统计过程中,省统计局、省文旅厅无数次针对具体问题开展专业讨论。

如今,黑龙江冰雪经济的立体图景清晰可见。2024-2025年冰雪季(2024年11月-2025年2月),全省冰雪经济总产出2756.2亿元,同比增长10.8%。“数据的首算不仅填补了‘十四五’冰雪经济量化缺口,更把省级实践升级为支撑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东北振兴和政策闭环的‘度量衡’。”燕慧军自豪地说道。

令人惊喜的是,在调查中发现,旅拍产业作为新经济发展迅速,虽然体量不大,但胜在“新”。对新经济的调查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反映出新情况。同时,统计监测也发现,随着室内滑雪场、冰雪文化展览等业态的发展,冰雪经济的“季节性”坚冰正逐渐被打破,向四季延展。

眼下,新一轮冰雪季统计监测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启,探索并未停止。今年,省统计局、省文旅厅提早布局,不断完善统计方式方法、优化统计方案,用税务数据与景区客流数据交叉验证来代替部分入户调查,这样既减轻商户统计负担,又提升统计工作效率。

丈量“冰雪天地”价值的“尺子”在一次次统计实践中愈发精准,这也是这片黑土地上关于冬天最火热、最生动的经济故事。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