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绿色引领
宝泉岭让每寸农田都成为丰收沃土
2025-11-21 13:25:17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作者:魏雄 李永波 姜斌 刘畅 刘明明 张闯 龚剑 崔岩 朱立伟 隋天琪 李晟

“十四五”以来,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集团决策部署,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为核心,在黑土地保护、智慧农业、绿色种植、标准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注入了强劲动力。

宝泉岭现代农业生态园百亩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稳粮扩豆 五年来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高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宝泉岭分公司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全力保障粮食供给。五年来,分公司粮食总产始终稳定在60亿斤高位,稳稳托起“二十二连丰”的喜悦。

2022年,面对种植结构调整与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宝泉岭分公司迎难而上,高质量完成“稳粮扩豆保总产”任务。当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18.5万亩,较2020年增加26.8万亩,实现增产1.5亿斤。

2023年,大豆扩种任务再传捷报,超额完成7.83万亩,总面积攀升至125.65万亩。2024年,大豆播种面积达121.7万亩,超额完成扩种任务9.67万亩。尽管遭遇5月短时干旱和6月持续阴雨低温寡照的不利影响,分公司依然圆满完成了粮食总产60.77亿斤的生产目标。在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劳动竞赛中,三大作物平均亩产达到1073.11斤,较2023年提升7.31斤。军川农场玉米亩产2138斤、共青农场大豆亩产623.08斤、绥滨农场水稻亩产1625斤,纷纷跻身北大荒集团高产榜单前三甲。

9月,普阳农场水稻收获机车联合作业 

2025年,宝泉岭分公司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到61.8亿斤,平均亩产跃升至1103斤,较2024年提升29斤。经集团实收测产,水稻、玉米、大豆最高亩产分别达到1833.8斤、2227.4斤和650.8斤,均创历史新纪录。

“十四五”期间,宝泉岭分公司累计贡献粮食总产超1500万吨,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坚实的宝泉岭力量。

标准提升 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丰收的画卷背后,是农业标准的全面提升。在广袤的北大荒,从新品种示范、智慧农业应用到新技术集成、生态种养探索,一个个示范点、一条条示范带正发挥着强大的引领效应。

格田改造作业现场

2022年初,宝泉岭分公司在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每个农场至少打造3个高标准示范点。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当年扩种的118.5万亩大豆实现增产4.15亿斤。同年,分公司新增高标准农田17.5万亩,完成规模化格田改造73.12万亩,并投资4000万元实施梧桐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2024年,分公司创新推出农业“四线”管理法,将各地号由外向内划分为四条线路,推动农业标准从“面子”到“里子”全面提升。通过3次现场拉练会,各单位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促进。

普阳农场的一场拉练会别开生面,以“走、看、评、议”的方式,推动各管理区实现从生产前端到后端、从作物长势到环境治理的全方位提升。

“过去我们主要关注插秧直不直、长势好不好,现在分公司要求我们把晒场整洁、农具停放、废弃物回收也抓实抓细。”拉练会后,普阳农场第六管理区主任王洲深有感触地说。

普阳农场定制农业水稻田 

保护黑土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黑土地,始终是北大荒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2年,宝泉岭分公司构建起“分公司+农场+管理区+网格长+户”五级“田长制”体系,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区329.5万亩,设立监测点334个。为减轻土壤面源污染,分公司2022年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28.77万亩,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276万亩。同时设立181个回收站点,累计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95.46吨。

今年秋收后,梧桐河农场梧华管理区种植户郭洪波格外忙碌。“以前春天泡田才撒化肥,现在秋收一结束就赶紧把有机肥撒到地里,接着翻埋,明年春耕时土壤会更疏松、更有劲儿。”他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分公司还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2024年,分公司建设11个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农场和1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农场,推广应用绿色低毒低残留农药面积超400万亩,完成绿色食品认证441万亩、有机认证111万亩,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分公司持续完善农牧循环体系,通过推广畜牧养殖关键技术和“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带动中小养殖户迈向专业化。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完成粪肥还田32万立方米、还田面积10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

在梧桐河农场梧华管理区农机具整齐排列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按下“快进键”

科技,正成为驱动宝泉岭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从2021年起,分公司围绕备春耕至“三秋”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旱平免浆、卫星导航、高速电控播种、分层施肥、物联网监测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

今年4月中旬,记者在共青农场河北庄管理区的水稻育秧大棚看到,数字化苗床上的秧苗绿意盎然、整齐划一。农场技术人员与种植户刘善军一起,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分析秧苗实时长势。

“过去全凭经验,现在大棚里的设备能自动拍摄分析,精准统计叶片数、评估生长状态,数据实时传到平台,比人工判断更省心、更精准!”刘善军感慨道。河北庄管理区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了100多栋育秧大棚温湿度等关键指标的自动监测与调控,极大减轻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

2024年,分公司建设科技示范点140余处,其中高标准示范点52处。分公司印发实施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为各农场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借助2024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公司更新田间智能设备1226台,辐射面积430万亩。目前,分公司智能农业机械保有量达2.28万台(套),智能化占比达27%。

在智慧农场建设上,分公司以“采、传、算、用”为核心,打造了宝泉岭、共青两个农场三大作物全程智慧农场试点,已实现播期决策、长势分析、产量预测等智能功能,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

8月,绥滨县北山乡农技人员带领农户到绥滨农场水稻示范田观摩学习

服务输出 “北大荒模式”辐射带动周边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十四五”期间宝泉岭分公司的重要战略布局。

2022年,集团化运营供应化肥14.73万吨,实现100%覆盖;种子实现100%统营。在鹤岗市萝北、绥滨和佳木斯汤原三县,分公司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61.26万亩,实现营收2000万元。

通过“全程托管+环节托管”模式,2023年分公司完成全程托管21万亩,环节托管229.57万亩次。“一场带一乡”的合作模式在鹤岗市萝北县、绥滨县等地成效显著。

2024年,共青农场在萝北县良种场打造的1100亩玉米示范点,成为鹤岗市农民丰收节开镰仪式现场;二九〇农场向绥滨县绥东镇东方村供应二胺164.5吨,展现了北大荒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的体制优势。

绥滨农场龙兴管理区开展格田改造

延军农场以“全程托管+环节托管”相结合的方式,与萝北县太平沟乡、凤翔镇建立垦地合作模式。太平沟乡兴东村150亩玉米示范田,全程采用分层定位定量施肥和电控气吸精量播种技术,亩产较周边未托管地块增产48斤,比去年亩增267斤。

截至今年10月下旬,仅延军农场就完成农业社会化全程服务4300亩,环节托管61820亩,技术培训服务110030亩。宝泉岭分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产模式,正成为助力龙江全面振兴的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路径。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宝泉岭分公司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北大荒建设“三大一航母”持续贡献宝泉岭力量。

文/魏雄 李永波 记者 姜斌 刘畅 摄/刘明明 张闯 龚剑 崔岩 朱立伟 隋天琪 李晟 记者 刘畅

编辑:李洪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