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电机:“一核四精双赋能”淬炼质量金名片
2025-10-12 21:32:23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爱民

“您看这台转轮,直径8.87米、重338吨,却能靠一根手指轻轻拨动,这‘零配重’的奇迹,是我们用‘一核四精双赋能’质量管理模式啃下20余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换来的。”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展厅内,国家卓越工程师、哈电集团首席科学家覃大清指着白鹤滩水电站水轮机转轮模型,向记者讲述着“国之重器”背后的质量密码。近日,凭借这套独创的质量管理模式,哈电电机斩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公司质量管理水平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多年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发展战略的生动诠释,成为发电装备制造领域质量标杆的又一力证。

“哈电精品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历史传承、自主创新、市场侧拉动,并承取了卓越绩效、ISO 9004等总结提炼形成。”哈电电机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贵介绍,“一核”以“聚焦顾客、提升质量”为核心指引;“四精”分别是精心设计、精益制造、精准服务、精品工程,为管理模式的运行保障;“双赋能”分别为党建赋能、数智赋能,并通过PDCA循环推动全过程持续改进。通过该模式的应用,哈电电机打造出白鹤滩、丰满、阳江机组等一系列精品工程,模式具备在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复制推广价值。

“一核”铸魂:把顾客需求转化为“创新基石”

走进哈电电机生产车间,“聚焦顾客、提升质量”的标语十分醒目,这不仅是质量方针,更是根植于员工心中的质量文化。

操作者进行泰安项目下层烘压膜装配

“质量的根扎在顾客需求里,‘聚焦顾客,提升质量’是‘一核四精双赋能’模式的核心,引领我们感知市场需求、优化产品服务。”王贵介绍,为贴近顾客需求,哈电电机构建了顾客需求“多点辐射”服务模式。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驱动系统”“清洁高效工业系统”优化产业布局,为顾客提供“一厂一策定制式”服务。

“一厂一策定制式”服务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更体现在项目实践中。国投白城电厂灵活性改造便是典型。业主提出改造工艺要优于原设计标准,且机组改造后需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哈电电机迅速响应,组建专项技术攻关团队,从方案定制到关键部件研发,全程围绕客户需求,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2023年4月30日,1号机组改造完成。业主验收时称赞改造工艺更优、结构设计更合理,决定明年按此标准改造2号机组,并让哈电电机提前准备。回忆当时,项目服务管理部副经理孙文满是自豪。

在哈电电机,“超预期”服务已成常态。TB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业主提出“绿色智能建造”要求。哈电电机自主研发“双反‘C’型转轮叶片”,使水轮机加权平均效率达行业顶尖水平,还开发数字孪生机组系统,实现机组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故障提前预警。机组安装调试时,哈电电机秉持“把顾客满意放在首位,全力满足顾客需求”的理念,安排经验丰富的项目服务团队长期驻守现场,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本领。现场安装与检修环节,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由总专业师带队开展技术服务,成功解决多个关键技术难题,确保一期机组高质量投运、运行稳定参数优良。这一系列贴心服务,让业主单位对哈电电机赞不绝口。正是这份“把顾客需求当自己事”的态度,让哈电电机去年综合顾客满意度达到98.44%。

“四精”砺剑:全链条锻造“零瑕疵”硬实力

“3、2、1,启动!”在哈电电机冲剪数字化车间,随着机械臂的精准运转,一张张定子冲片从生产线输出,尺寸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以前靠人工冲压,一天最多生产3800片,还得反复校验;现在自动化生产线投用后,日产能提升到5000片,一次合格率99.8%。”冲剪分厂厂长助理王永刚拿着刚下线的冲片介绍,这正是“精益制造”的生动实践。

在哈电电机,“四精”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硬标准”。走进水力发电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人员们正围着高水头试验台忙碌着,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水流场速度、压力分布等数据,不时有人用红笔在图纸上标注优化点。这是针对水轮机稳定性难题进行着最终的数据参数测试。

操作者调试信阳项目1号机油集装系统

“精心设计”是起点,“精准服务”是延伸。内蒙古上海庙电厂是落实国家“西电东送”“输煤和输电并举”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4台1000兆瓦汽轮发电机投运期间,哈电电机组建“总师+技术骨干”服务团队驻守现场。现场服务人员昼夜坚持在现场进行技术服务,严格把控发电机安装质量,保证机组安装调试顺利完成。

从设计到服务的每一环“较真”,最终凝结成“精品工程”的硕果:参与建设的白鹤滩水电站荣获2023年度菲迪克卓越工程项目奖;TB水电站4台水轮机转轮全部实现“零配重”,4台机组均达到业主精品标准要求;成功研制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机组转轮……去年,哈电电机主要部件精品实现率100%,一次加工、焊接、装配精品达标率稳步提高,综合顾客满意度达98.44%。

正是这种对技术和品质的极致追求,使得哈电电机在抽水蓄能领域同样大放异彩。今年5月,世界额定水头最高724米、国内单机容量最大425兆瓦的天台抽蓄项目首台转子完成吊装,机组顺利进入总装阶段;5月24日,国内水头变幅最大句容抽蓄电站4号机组投产发电,攻克了水泵高扬程区和水轮机低水头区的水力稳定性难题,打造了低水头段抽蓄机组标杆。哈电电机研制的丰宁、阳江、天台等抽蓄机组,以及中洞、泰安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

双赋能提速:党建与数智激活“新质动能”

“党员就要啃最硬的骨头!”哈电电机水电分厂车工一班班长胡宇说。在白鹤滩水电站的转轮加工现场,胡宇带领团队攻克了堪称世界级的制造难题。作为水轮机的“心脏”,转轮的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当灼人的阳光将车间地表烤至60摄氏度,作业空间里金属设备蒸腾的热浪几乎让人无法呼吸。胡宇和工友们每天在这样的“桑拿房”中连续奋战14小时。他们操控着巨型立车,在直径10米的转轮上进行毫米级的精细雕琢,让这颗340吨的巨型“钢铁心脏”准时完成翻身工序,实现零延误、零故障的生产目标。

“这就是‘三级书记抓质量’的力量——党委顶层设计、支部落地执行、党员带头攻关,形成质量管控的‘红色链条’。”质量体系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云颖说,哈电电机通过构建“三级书记抓质量”新模式,强化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各级党组织质量管理顶层有设计、改进有目标、解决有措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党建赋能质量工作格局;依托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研制平台、全数据质量管理等平台实现质量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通过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冲剪数字化车间

如果说党建是“红色引擎”,数智化就是“蓝色动能”。在哈电电机冲剪数字化车间,一批明黄色机身的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机械臂将硅钢片裁切成毫米级误差的定子冲片,智能AGV小车来回穿梭,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生产数据如同企业跃动的脉搏……“传统生产像手工裁缝,现在我们是智能裁缝。”冲剪分厂工艺组组长周桐帅在全自动冲片生产线前,看着每小时1200片的产出速度感慨,“以前需要20个熟练工三班倒的生产线,现在几台机器人就能完成,而且良品率提高很大。”

质量筑基:从“标杆工程”到“行业样板”

“质量不是成本,而是最宝贵的资产。”王贵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凭借“一核四精双赋能”模式,哈电电机不仅打造出一系列“国之重器”,更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向奔赴”:去年,哈电电机工业总产值、正式合同签约额、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9.22%、24.3%、186.36%,多项关键指标创历史新高。

技术管理人员查看青铜峡6号机磁极装配

这份成绩,让哈电电机成为行业质量标杆。覃大清介绍,研制的世界首台1000兆瓦长短叶片精品转轮,以优质的装备助力白鹤滩水电站获评2023年度菲迪克卓越工程项目奖;银江水电站6台贯流式机组转轮,实现96.51%的原型最优效率,其单机容量65兆瓦亚洲最大、转轮直径7.95米世界最大的金沙江银江水电站贯流式机组更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迈上新高度。

在抽水蓄能领域,哈电电机通过科技攻关计划,聚焦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控制系统装置等方面创新、优化,保持抽水蓄能“高低宽大变”领先优势,自主研制新一代高可靠性抽蓄机组,实现关键技术、市场占有率、机组可靠性三项行业第一,掌握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稳居国际领先。

站在新起点,哈电电机的质量追求不止步。“这份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荣誉更是责任。”王贵表示,未来哈电电机将继续以“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为愿景,用更优的质量、更精的技术,为建设质量强国、推动能源革命贡献“哈电力量”。

(视频由哈电电机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