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殷切嘱托
——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升全民特别是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人才兴则国兴。
实现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
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部署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推动龙江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产业与青年人才持续聚集,黑龙江高校毕业生留省、来省就业人数创5年来最好水平……“尔滨热”应运而生,更多人将目光投向黑龙江,形成了“才聚最北方、建功黑龙江”的火热场景。
深哈产业园。本报记者 郭俊峰摄
破除藩篱 龙江引才出台“新举措”
9月3日,记者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采访“国家卓越工程师”荣誉获得者——蔡蔚教授。谈到对于我省人才支持政策的切身感受时,蔡蔚教授竖着大拇指,激动地说:“这种支持很了不起,我十分感动。我一定要作出更多的贡献,回馈黑龙江。”
蔡蔚教授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和电驱动研发应用领域的专家,他发明的“发卡式”扁线绕组电机技术引领全球汽车驱动电机技术20年之久。
2019年,蔡蔚由北京重返母校哈尔滨理工大学任职。作为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引进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蔡蔚的归来,不仅是对故乡的深情回馈,更是对国家战略的有力响应。
“省里为我们的团队提供了科研经费,并支持团队成员申报国家级、省级奖项,这些对于龙江人才来说十分重要。”蔡蔚教授说。
谈到政策的充分执行落实以及对于人才支持的灵活创新时,蔡蔚说:“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都有优势,将上下游联合起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模式,发展空间非常大。”他相信,在政策的有力支撑下,龙江可以建成更大的聚集平台,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目前,蔡蔚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已培养了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这是黑龙江政策创新带来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推动力的真实写照。
黑龙江坚持把政策创新作为吸引集聚人才的突破口,重磅推出《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以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吸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以《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为牵动,全省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100余个配套文件,全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藩篱障碍,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机制。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相继落实,人才政策的虹吸效应初步显现。
《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出台2年多时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增加26万余人,全省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引进高端人才数量呈现跨越式增长,引才质量和引才效果均实现历史性突破,龙江吸引集聚人才的能力显著增强,人才集聚回流的态势持续向好。
2023年度黑龙江人才周中国农业大学专场招聘会现场。图片由省委组织部提供
不断进取 龙江人才释放“新能量”
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广大龙江人才的成长与龙江发展同向同频。
2023年年末,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核心技术骨干,都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口焦急等待。
“当得知患者进手术室的那一刻,空气变得凝重,耳边仿佛响起了手术室呼吸机保障的滴答声。获悉手术成功后,大家激动地抱在一起,眼眶都湿润了。”思哲睿创始人杜志江说。
该例手术是全球范围内首次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进行三地远程控制,手术的成功见证了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又一次跨越性创新,打破了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提高了手术精度与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哈工大博士毕业生苏衍宇在被问起自己从苏州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被吸引到哈尔滨思哲睿的原因时说:“我是个技术控,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研究。”
黑龙江这片积极鼓励人才创新发展的肥沃“黑土地”,激励出了一批像思哲睿这样的创新企业、吸引来了一批像苏衍宇这样的创新人才,在航空航天、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一次次的“挑灯磨剑”、细节攻关中,都能看到龙江科研人不服输的劲头和锐意创新的勇气。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黑龙江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向用人单位授权,最大力度为人才减负松绑,围绕编制管理、人才招聘、职称评定、薪酬分配、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制度文件30余个,下放取消行政审批权50余项;建立健全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推行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管理;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建立以创新价值、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创新薪酬激励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有力的政策措施孕育出浓厚的科研氛围,黑龙江人才创新整体效能大幅提升,2022年以来,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40.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44.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哈尔滨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53位,位居东北地区第一。
“小卫星班”学生参与小卫星创新设计项目。图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提供
搭建平台 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名为“尖班”的新项目引来不少关注。据介绍,这是一项专门选拔与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的新举措,将设立院士担任导师的全新平台,进一步打造本博贯通成长新路径。
“学分少了,并不意味着学的知识少了,而是通过课程重构,让内容精简、节奏紧凑,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锻炼思维和实践能力上。”作为首届“院士班”的一员,王伟鉴感受颇深。
在他所在的“小卫星班”,学生的总学分从原来的179.5学分缩减至160学分,可以根据爱好和特长,在航天专业及全校任意专业中选择一个主修、一个辅修,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可能。
今年,哈工大制定出台《关于选拔与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通过设立院士担任导师的顶尖创新人才班(“尖班”),进一步探索本博贯通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培养新时代顶尖创新人才,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微纳双星”搭载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图片由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提供
在创新发展之路上,黑龙江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载人航天、“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问天”升空,哈尔滨工业大学培育打造的各类人才团队集智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学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吸引集聚菲尔兹奖获得者等一批学术大师及高层次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合作,助力国家船海核领域战略落地。
平台强,人才聚,活力增。黑龙江深入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积极融入人才平台总体布局,全力构建东北地区战略支点。大力支持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积极打造高校人才集聚策源地;不断加大奖补支持、政策扶持和开放力度,举全省之力推动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企业创新人才承载能力……一年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数量实现倍增,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新增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同比均增长22%以上,吸引集聚了一批高水平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的人才“底座”愈发坚实。
黑龙江省人才公寓阅览室。
用心用情 打造暖心服务“新模式”
“我从3月份来到这里,申请入住手续方便快捷,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在这里有宾至如归的温暖。”入住黑龙江省人才公寓的张女士表示,公寓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住在这里她很满意。
9月3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人才公寓,这里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十分浓厚。
宽敞的酒店式大厅、明亮整洁的房间、完善的家电家具设施、独立卫浴间……人才公寓还配备包括自习室、阅览室、餐厅、健身房、创客空间、会议室等共享空间,将住户的可用空间外延,满足租客可静可动、可独处可社交娱乐的多重空间延展需求,为住户提供“一站式”安居生活服务。
黑龙江省人才公寓一楼接待人员。本报记者 王振红摄
“黑龙江省人才公寓共有客房496间,其中标准间340间,套间156间。”省人才公寓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寓内各功能区已全部开放,达到服务要素齐全化、服务内容精细化、服务方式便捷化的运行标准,竭诚为住户提供宾至如归的高品质服务。
省人才公寓全方位推进一体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引进人才提供前卫、智慧、舒适、暖心的星级标准服务,充分实现筑巢留凤的安居效应,成为打造龙江人才振兴雁阵格局的重要基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更好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黑龙江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以更优惠的政策条件、更暖心的服务配套,涵养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坚持让一流人才享受一流礼遇,以一流礼遇汇聚天下英才。
在留住人才上,黑龙江省正在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留人关键是要留心,留心要靠“走心”的服务。加大高校毕业生安家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资助支持力度;完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休假疗养、配偶安置、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综合服务保障,提供精细化服务。
黑龙江省正倾力构建良好人才环境,各级领导干部既挂帅又出征,从省领导带头与专家结对子、交朋友,解决实际问题,到各市(地)委书记进校园向高校毕业生发出诚挚邀约,各地“一把手”纷纷站到了人才工作的第一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黑龙江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让龙江成为人才汇聚之地、创新发展之地。
记者手记
一场“千里马”与“伯乐”的双向奔赴
《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出台2年多时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增加26万余人,全省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高校毕业生留省、来省就业人数创5年来最好水平,引进高端人才数量呈现跨越式增长,引才质量和引才效果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此次采访前,这些优异的数据令记者震撼,也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讲述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如何一步步落地,由资金支持、团队建设、细节跟进直至形成敬才爱才之风。黑龙江作为吸纳人才的“伯乐”,积极地“张开臂膀”,向人才提供了可以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怎样吸引来人才、留得住人才?
在黑龙江省人才公寓采访时,记者产生了一种强烈感受:留人关键是要留心,留心要靠“走心”的服务,用心满足人才各类需求。在留住人才上,黑龙江省打造了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人才政策聚焦提高人才服务质量,以更优服务让各类人才在龙江安心、安身、安业。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正是这种用心、用情、用力的引才留才措施,全省引进高端人才数量呈现跨越式增长,引才质量和引才效果均实现历史性突破,龙江吸引集聚人才的能力显著增强,人才集聚回流的态势持续向好。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心中的疑问随之而解,正是这样一场“千里马”与“伯乐”的双向奔赴,快速形成了人才争相涌现的火热场景。
秦昊 李辰璐 本报记者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