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洪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水稻公园。
社区与职能部门开展消防设施维护工作。
利用“红色圆桌会”商讨社区治理难点痛点问题。
富锦市向阳川镇友谊村狮头鹅养殖厂。
选树“友好商户”。
□陈雪婷 本报记者 刘大泳
富锦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四个体系”闭环落实机制为抓手,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主线,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系统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富锦崭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A
聚焦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富锦市坚持学查改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持续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富锦市先后召开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议、专题办公会议等,安排部署学习教育,市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高质量举办市委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深入分管战线、分管领域开展督导检查60余次,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结合“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开展学习研讨2700余次,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总结运用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功经验,依据不同群体、不同类型党员特点,通过送学上门、帮扶助学、邮寄资料等方式,组织全市431名流动党员和197名年老体弱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六型六学”工作机制在全佳木斯市推广。
市级领导干部对照2个问题清单、28个具体问题和10种基层“四风”隐形变异表现等,逐项“过筛子”、逐一找问题、逐个挖根源,市级四个班子查摆问题64个,带动基层党组织查摆问题342个。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目标和时限,做到即知即改、应改尽改。市级四个班子确定整治问题49个、基层党组织确定整治问题137个,推动96个整治问题取得明显成效。针对违规吃喝、基层负担过重等问题,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督查督办等制度9项,以建章立制推动问题整改常态长效。
坚持敞开大门引导群众参与,通过“美好富锦”微信公众号发布征求意见公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累计征求群众各类意见建议96条。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市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调查研究80余次,扎实开展“我是网格员”基层实践活动,推动环境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把群众监督评判作为开门教育的重要抓手,引导信访局、营商局等窗口单位结合“党员先锋岗”灵活设置征求意见处,广泛收集群众办事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作为、新变化、新气象。
B
聚焦乡村振兴 夯实筑牢攻坚堡垒
富锦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作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铸魂固本。
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每年组织公安、纪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对村“两委”成员进行联审联查,清退不合格村干部,有效净化村干部队伍。扎实开展“县乡共管·夺旗争星”活动,依据村党组织“夺旗”等次落实村级带头人待遇保障,同步开展强化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活动,为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乡镇事业编制,为14名村党组织书记提高待遇保障,有效激励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用好用活中期评估结果,精准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7个,认真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一村一策”推进整顿,10月底前可全部实现转化提升。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富锦市全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配齐配强分管农业副镇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全覆盖制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规划图,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转让、托管、入股等方式,实现集中连片,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117.3万亩,同比增长81.64%。严管用好79个中央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大力推行佳木斯市“强村十二法”,引导镇村深挖资源禀赋,建设产业项目,带动2024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260个,总收入达1.5亿余元,同比增长近50%。
富锦市强化人才支撑,先后引进“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到村任职大学生270名,按照党中央、省委、佳木斯市委相关工作要求做好驻村干部优化调整,按照派出单位与帮扶村“人岗相适”的原则增派26名驻村第一书记,实现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为村级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C
聚焦基层治理 织密社区服务网络
富锦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党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富锦市坚持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以全市407个城市居民网格为基础,规范组建网格党支部100个、划分网格党小组405个,通过上级选派、民主推荐等方式择优挑选500余名退伍军人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社区党员骨干,配齐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选树“党员中心户”1200余人,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由上及下畅通“网格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服务渠道,实现网格党组织服务工作进楼入户。
富锦市持续深化“大党委”联建机制,采取“1+N”模式成立社区“大党委”13个,由各社区负责人兼任“大党委”书记,联建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大党委”副书记和委员,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包联到格”,形成“社区党委统筹抓总、联建单位分包负责、在职党员具体落实”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同步以轮值主持制为抓手,每季度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探索建立“大党委”联建单位下沉社区开展服务双向监督考评机制,倒逼社区党组织及联建单位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着力推动服务举措落地见效,40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整治、隐患排查、代买代办等服务活动1.2万余次,认领居民“微心愿”243件,有效凝聚基层治理力量,构建“考评互评、问题共议、责任共担”的联建共建新格局。
富锦市严格按照“一格一员”要求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407人,合理调配到社区任职大学生、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动态补充缺额部分,加强人员力量保障。抓实网格员业务能力提升,全年组织网格员围绕基层党建业务知识、网格化治理等方面召开专题培训5期,开展“擂台比武”活动6轮次,不断提升网格员综合能力素质。扎实开展专职网格员“背户管理”工作,组织2家街道每季度深入各社区开展“背户”摸底工作,采取核验户卡、现场问答等方式对专职网格员履职情况开展评估检验,评估结果与其享受待遇、职业发展挂钩,持续激发网格员干事创业活力。
D
聚焦“两个覆盖” 激发“两新”组织活力
富锦市围绕党建业务融合互促,以“对内强组织、对外抓发展”为抓手,不断增强“两新”组织活力动能。
推进“两个覆盖”集中攻坚。结合各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重新划定主管部门,对照省市工作安排制定任务分解表,细化6大类14方面26项重点任务,逐一明确推进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组织市场和民政部门调阅全市“两新”组织情况,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市场、交通、工信等行管部门会同各镇、街道开展3轮全覆盖摸排,详细掌握各“两新”组织情况,及时摸排“口袋党员”“隐形党员”79名。依据前期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于有党员的“两新”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方式及时组建党组织。针对无党员的非公企业,全面梳理各社区自管无业党员就业需求,组织各行管部门收集整理企业用工需求47条,将用工信息和就业需求逐一匹配,成功签订就业合同31份,推动29个非公企业实现党员从“无”到“有”。针对无党员的社会组织,综合会员日常表现情况,及时将7名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的会员吸纳为管理层,推动7个社会组织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选优派强39名党建指导员,每月到“两新”组织指导党建工作,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凝聚强大思想共识。联合民政、文广旅等行业部门,通过政策解读、与社会组织负责人谈心谈话等方式,实现30人以上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工作完成率100%。对“两新”党员全员轮训,着力提升“两新”组织整体政治素养。
激活基层治理动能。加强制度保障,联合卫健、司法、市场、交通等行业部门制发《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项目方案》,每季度开展免费体检、安全教育等常态化服务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医疗、法律、就业等方面便利。加强阵地保障,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场所打造新就业群体“佳家驿站”18个、选树“友好商户”16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温饭等暖心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吸纳13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到各社区担任兼职网格员,组建2支“先锋骑手志愿队”,通过“随手拍”方式传递交通堵塞、路面破损等信息800余条,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深耕不辍争朝夕,砥砺奋进谱华章。富锦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承压前行、拼搏实干、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贡献富锦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富锦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