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2025-10-14 08:57: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柴青宇 黄静欣

◎写在前面

乡村振兴是一场关乎文化根脉、经济活力与未来想象的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理论和评论不应只是书斋中的空谈,而应成为扎根田野的灯火,照亮前行的路。

本专栏以“乡见”为名,旨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我们期待聆听学者之思、实践者之悟、乡民之声,从产业变革到文化传承,从治理创新到生态守护,以理性之笔剖析现实,以温暖之眼发现可能。

每一篇评论,都是播种于乡土的一粒种子;每一次讨论,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的活水。我们诚邀有识之士在此发声,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乡村答案。

□柴青宇 黄静欣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当粮食总产跨上1600亿斤台阶,当黑土地即将迎来新的丰收,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如何让“大国粮仓”的坚实根基,催生出更为强劲的发展脉动?答案,正书写在“产业融合”的实践里。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不应只是原粮的“供给地”,更应成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创造源”、乡村新业态的“策源地”。以融合为笔,蘸科技与市场之墨,我们方能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新画卷,让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名副其实的“农业强省”实现跨越。

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一书中提到,自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我省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模式,通过不同路径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其中包括:农业产业链延伸型,以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将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了一条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型,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宁安市田源农业庄园,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产业集聚型,以小南河村为例,通过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韭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科技渗透型,比如翠翠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花生的智能化种植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业循环型,比如飞鹤公司通过构建乳业产业化集群,实现了从饲料种植、畜牧养殖到乳制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循环,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那么,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我省还应如何提升呢?首先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和渔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带,提高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其次要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要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拓展休闲农业功能,依托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后还要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