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韬
中国雪乡,每年冬季都是150多万游客的“诗与远方”。二十四载寒暑,有一个“执着”的人,行走在大山雪原深处,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蹊径、每一处沟壑,听得懂风穿林梢的讯号,辨得清雪地中隐藏的危险。他是姜礼阳,43岁的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大海林分局雪乡派出所一级警长。
姜礼阳的忠诚,深植于“林三代”的血脉与初心。祖父从山东老家辗转来到东北林区,成为一名林区基建工人。姜礼阳记得:“爷爷说,林区是咱的家。建好家,子孙后代才有地方扎根。”2001年,从警校毕业的姜礼阳遵从父亲的盼想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林区警察。刚入警营就被分配到了大海林派出所——这是全局辖区人口最多、警情最复杂的派出所,警情占比高达全局的70%。他跟着老民警走街串巷,开启了“用脚丈量辖区”的日子。久而久之,他成了辖区的“活地图”“活档案”,谁家几口人、做什么工作、有什么困难,他张嘴就能说出来,真正做到了“提名知人、见人知情”。
2014年,随着雪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海林分局创新推出“雪乡联勤工作机制”。“雪乡对于外人来说,是童话世界;但对于我们民警来说,是责任与担当的战场。”经过严格选拔,姜礼阳成为首批联勤队员。为了熟悉地形,姜礼阳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辖区的每一条沟、每一道梁,把山脉沟系、道路分布、通信盲区都刻在脑子里。今年8月,24名60岁以上徒步爱好者攀登大秃顶子山时被困深山。接到报警后,姜礼阳仅凭报警人发送的模糊定位和口述的标志性景物,就带着救援队员冲进茫茫林海。他凭着对地形的记忆,避开多处危险路段,在凌晨时分找到了老人们。
亚雪公路是连接亚布力与雪乡两大冰雪旅游胜地的唯一通道,也是我省海拔最高的公路。“这条路的安全畅通,不仅是游客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雪乡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姜礼阳说。公路竣工前,姜礼阳驾车往返无数次,用专业眼光审视每个细节:路面坡度是否合理,会不会导致车辆上坡困难、下坡打滑;警示标志的位置是否显眼……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养护队的张师傅感慨:“每个弯道、每处警示标志他都了然于心,比专业工程师还较真。”2024年冬季护游工作以来,他和同事们共安全护送145万余名游客,保障双向流量近50万台次旅游车辆平安往返雪乡。大巴司机刘师傅说:“现在走亚雪线,踏实!”
“冲在前面,是我的职责。”这也是姜礼阳的选择。从警24年来,无论是面对持刀歹徒,还是遭遇自然灾害,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2023年8月,雪乡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山洪灾害。接到预警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民警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72小时安全转移群众386人,抢救群众财产价值200余万元。
“林子是咱的家,得守好了。”作为一名林区民警,姜礼阳深知,不仅要守护游客和群众安全,更要守护好这片孕育了雪乡的林海。他创新运用“智慧生态守护系统”,整合林区监控、红外相机、无人机巡航等设备,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防护网。积极推动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