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龙江|嫩江老渡口写意
2025-08-14 08:50:0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采玉涛

老渡口的钢浮桥。

双拥公园大门。

□文/采蓉梅 摄/采玉涛

站在嫩江市这个公园的门前,望着红漆门柱重檐庑殿式的大门,刹那间有些恍惚之感。

跨上石阶,步入其中,熟悉的杨树依旧身材挺拔,秀颀的白桦树,虬枝旁逸的柞树也还能看到昔日的影子,榆树墙修剪得整齐,满眼青翠。园中的花朵们,斑斓多姿,鲜艳美丽,令人心生欢喜。初升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园中平整宽敞的广场上,洒下斑驳摇曳的光点。晨练的人们有跳舞的、打太极拳的、甩鞭子的,在各自喜好的运动中舒展着身体,也抒发着情怀。公园里洋溢着闲适活泼的生气。这一带是少年时和伙伴们常来游玩的地方,可眼前的景色却很是陌生。这就是和嫩江老渡口相连的北花园吗?

好多年前的富民大街,是一条没有名字的土路,路面被车马碾压得坑坑洼洼。这里虽然叫花园,有几段榆树墙,围着铁丝网,就是块绿地,没有花。除了葳蕤的野草和恣意生长的柞树、桦树、杨树和柳树棵子,就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菜地,还有几个坐北朝南水泥砌就的烈士墓。上初中时,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组织我们来这里扫墓献花。

绿地的北面,有个高高的土台,上面立个飞檐斗拱古风样式的望江亭。日久年深,亭子漆画斑驳,很是破败。可在孩子们的眼中还是很别致的。土台四壁陡峭,蹬脚的土窝跨度贼大,小孩根本爬不上去。听说以前有一架木梯子来着,后来烂掉了。每次进园里玩儿,我都望着那个亭子遐想联翩,若能爬上去,居高临下地看看蓝色缎带般向西流淌的嫩江该多有趣啊。再遥望一下江北的内蒙古草原,说不定能看见姐姐说的那片野玫瑰花呢。容不得多想,江水的气息磁石般吸引着我们,直奔北门外的江边。

出了北门,宽阔的江面,繁忙的渡口就在眼前。有渡口就有渡船。那时嫩江渡口的南北两岸,各有一座圆木搭的大塔楼,两座塔楼之间拉着一条粗壮的跨江钢索,钢索上挂着一条滑动的铁链,铁链牵拉着两岸来回摆渡的大船,就像把年幼的孩子拴在床上一样,铁链防止着渡船被湍急的江流冲击,不能准确地靠上对岸的码头。大渡船能同时摆渡两三辆汽车,三四挂马车,还有大木轱辘、走起来吱吱扭扭的勒勒车和几十号人。开船时,好几个船工撑着碗口粗的木篙,喊着号子撑着大船离岸,进到江流中,铁链控制着行船的方向,在江面犁出一道斜向的涌浪,靠上对岸的码头。那跨江的铁索,那气派的大渡船,那些船工呐喊着摆渡的场面,气势恢宏地留在记忆中。

现在的北花园是一座花木扶疏设施齐全的公园,为市民们提供了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空间。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拂面的微风,心情随之愉悦起来。特别是园中那座“平安池”雕塑,构思别致,耐人寻味。圆形的一池清水,睡莲叶宛如一个个小玉盘漂浮在水面,在阳光下明亮地闪烁着,为静谧的池水增添了生动与雅致。池中伫立着宝蓝底色描金花纹的巨型花瓶,瓶底的石托和瓶口的石球遥相呼应,还有两个绛红色的酒瓶依偎着花瓶,呈倾倒状,看上去仿佛有飘香的美酒注入池中……瓶石青莲(平实清廉)、瓶瓶(平平)相连,酒酒瓶安(久久平安)……这雕塑仿佛含着满腹忠言,散发着浓郁的祝福和企盼。让人想起毗邻的嫩江酒厂,1972年就酿出被评为省优部优,名为“嫩江春”优质白酒。鲜花美酒敬英魂,愿你所愿,家乡的人民享受着盛世的繁华……这个园子现在叫“双拥公园”,拥抱历史,拥抱明天。

眼前的嫩江渡口,大木船早已驶进了幽深的历史航道,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十多米宽,二百多米长卧波长虹般的钢铁浮桥,把两岸连接起来。浮桥很有特点,说它是超级大的积木也不为过。因为它是由几段桥箱,在江面上拼接而成的。中间走车,两侧是人行道,桥上还有路灯。每年春天开江之时,上游的冰排下来,就把这阻拦在江面的桥拆解开,桥箱撤到岸边,给冰排们让出浩荡过境的通道,之后再组装上。这一拆一装,彰显出架设浮桥的灵便,也是科技优势的转化。两侧的桥头都支着起重机吊臂般的跳桥架,看上去很是壮观。跳桥架吊起宽厚的条形钢板搭到岸上,把岸与浮桥紧密连结,让车辆平稳过桥,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的往来通行,为两省区(嫩江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际边界)人员的交流和经贸活动注入了活力。据说此桥独特的风格,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还有一点,就是从过桥的车辆中,早已看不到当年勒勒车的身影了,它们也完成了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人运货与代步的使命,像大木船一样,到历史的隧道中休憩去了。

这明媚的清晨,造访的两处景观,所及之处令人心生感慨,不论是双拥公园的花木和雕塑,还是老渡口的浮桥和江流,都在有节奏地诉说着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沧桑往事。而花园外和江岸上,高楼大厦画出的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描绘出建设者的雄心和城市的愿景。嫩江清澈的流水则像血脉一般,哺育着这片土地的富足与丰饶,也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和辉煌。

这里,是很值得一游的地方啊。

编辑:毛佳文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