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江 新故事 ▏百年“功夫锤”,千锤百炼终成才
2023-08-08 11:04:2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赵一诺

□本报记者 赵一诺

“叮——当——叮——当”,走进哈工大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很难不被同学们火热的工作场景吸引。伴随着有节奏的抡锤声,一片片叶片被严丝合缝地嵌入转子上的卡槽,他们正在如火如荼地制作“功夫锤”。

在哈工大校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小锤子’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对很多学子来说,大学期间制作功夫锤,是从理论学习迈向实践的第一课,也是切身体会“规格”与“功夫”的第一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工大学子做功夫锤开始,到如今的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把梦做上天”……正是这所百年学府实践育人、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集中体现。哈工大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学校都会为工作满30年、50年的教职工代表制作一份特殊礼物——功夫锤,以此表彰广大教职工为学校作出的贡献,引导更多教师传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

在哈工大,有一种经历叫“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班的学生,一入学就要进金工实习,每周两个半天,车、钳、铣、刨、磨“一样不能少”。一下一下焊花飞舞,一锤一锤银光闪烁,考试合格才给颁发证书。

也正是这样的实践过程,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学到了精湛的生产技艺,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位名叫圆泽的校友在1994年3月的《哈工大报》上发表过参加金工实习的感想:“我们身着工作服,在工厂实习车间里真正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正是工人师傅的耐心帮助,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传统小锤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工业生产的多种工艺,如下料、锻造、刨工、铣工、钳工、车工、热处理、检测等,都是金工实习中最基本的操作内容,每个工序都要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出来的小锤子才美观、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功夫锤的制作工艺也在发生改变。2017年7月,工程训练中心更名为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工程训练也在金工实习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进。

目前,中心保留了车、钳、铣、热处理等功夫锤制造工艺流程项目,并面向智能制造技术实训课程开展“智造锤”实训。与传统功夫锤相比,“智造锤”体系加工难度更高,还涉及数控车削加工、激光加工等先进数字制造技术,让同学们充分体会数字制造技术的便捷与魅力。功夫锤的制作工艺在发生改变,名称也由“功夫锤”变更为“校友锤”,但其蕴含的哈工大情怀、育人理念和诠释的精神却从未改变。

在很多校友心里,那段在金工实习的日子,那段精心制作功夫锤的经历是内心割舍不掉的回忆。2017年6月,航天学院成立30周年之际,自动控制系1960级校友、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胡世祥将军回到母校,参加“我与航天”主题报告会。他在报告中深情回忆在金工实习“抡锤子”的故事和深刻影响,“母校的校训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我们当时都要到工厂实习3个月,在这种严格的训练下让我们磨炼出了屡败屡战、绝不气馁的性格。”

哈工大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理论和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制作功夫锤的体会和感悟,潜移默化地融入哈工大人日后学习、工作的每一段成长经历中,沉淀为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影响着他们,至深至远……

编辑:王戈
审核:
统筹: